7月17日,北京大学(本部)2016年在京本科一批录取工作圆满结束。今年北大在京理科录取线678分,文科录取线673分。北大今年在京招生,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需求,坚持综合评价、多元选材,以培养引领未来的人为目标,跳出“唯分数论”怪圈,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批有理想、有情怀、品学兼优、综合素质一流的优秀北京学子圆梦燕园。
悉心指导,提供个性化报考服务
虽然今年已经是北京地区近年来第二次实行考后报志愿,但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没有足够的经验。特别是今年高分段考生人数比较集中,因此在实际录取中,北大最大限度地尊重考生的兴趣,充分满足考生的专业选择。在前期招生宣讲和咨询阶段,北京招生组在北大校园内和本市多所高中举办了专场招生咨询活动,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而在高考结束后至志愿填报,招生组全力应对,针对每一位咨询考生的不同兴趣、志向特点,为他们提供了一对一、个性化的专业填报辅导,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北大在招生中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在高考之后的招生咨询中,北大推出了一系列方便考生的服务举措。为了方便考生近距离了解北大,学校专门开辟入校“绿色通道”,考生只需凭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即可免预约入校。另外,北大北京招生组还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从6月17日开始分两个时间段为考生提供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每天安排多位学科专家和招生专家解答考生报考时面临的各种问题。各院系也安排专任教师定期值班,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入校后的专业学习进行辅导。
出分后的几天是咨询最集中的时间,每位老师的工作量陡增。据初步统计,今年前来咨询点咨询的北京考生超过500人次,每位专家每天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任教授年近七旬,被考生尊称为“许爷爷”,每次接待完最后一批考生,从咨询点出来都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之后还要不断接听来自考生和家长的电话咨询,给迷茫的考生指明方向,为失意的考生送上慰藉。“咨询的专家与每位考生交流的时间多在一个小时上下,远远超出自主选拔面试时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明确学业方向,做好对未来的规划。”许崇任说。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李楚阳在高考中取得了705分的成绩,对地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多次前来咨询点与专家沟通,“给我最宝贵建议的是一位招生老师,他从科研的基本方法出发,帮我分析了这条路应该怎样来走。在他看来,本科阶段的重点是打好基础,所以最好选择以数理为主,计算机为辅,同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基础知识,而研究生阶段可以再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钻研。”李楚阳说,这是这位老师的建议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促使他最终选择了元培学院。
来自牛栏山一中的文科考生刘新源取得了695分的成绩,他对北大充满向往,在咨询点与专家们就学科和专业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元培学院,并表示:“我幻想过在现代化的课堂之中品味大师之言,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碰撞思维的火花。北大,因大师而大,因大学生而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北大人不仅有着渊博深厚的学识,更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气度与情怀。置身其中,传承思想精粹,引领时代潮流,有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成功与潇洒,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民族的担当。这无疑令人心驰神往。”
超越分数,回归初心
由于实行出分报志愿,考生只有根据分数和排名,才能定位可能属于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这就使得填报志愿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在做一道与梦想和兴趣无关的客观题。“这种心态的变化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未必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是处在心智成长期的中学生,”一位北大北京招生组老师坦言,“高分考生不报热门专业会被认为‘吃亏’,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出分报志愿省份屡见不鲜。只有让考生放下分数,才能找回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的引导不能缺席。”
在今年的北京招生中,总体来说,考生和家长非常理性,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考生的志向、学科的内涵与发展。因此,招生组特别注重对考生进行兴趣引导和职业发展规划,而不是对于分数的“斤斤计较”,这样的指导也让很多学生坚定了自己的内心的选择。
北京市文科第一名、来自北京四中的俞笑一直想学习法学,在到北大了解了法学院的悠久历史、学科特色、育人模式等情况后,很快就把北大法学作为自己最心仪的目标,她说:“北大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就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我对自由的北大充满向往。而选择法学院的理由也很简单,我期待有对这个世界的种种现象大声问为什么的机会,法学是关注社会的科学,在这里,我相信可以追溯学界先人的思想过程,可以追溯人的本性中的恶与善,找到很多问题的源头与答案。”
北京市高考文科第六名、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柳雨薇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学习语言的目标,特别是在高二通过教材和入门课程初步接触了德语,最终决定选择了这一专业。在谈到自己的专业选择时,她说:“语言有相当强的工具性,这容易使人忽视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从构词到成句,无不折射出人类思维的神秘和文化的独特。语言是思想表达的最好载体,同时也是值得研究的主体,这也是我希望投身的领域。”
由于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得到了专家们的专业指导,对大学文化、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等有了较为清晰认识,特别是对于大学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习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预期,他们在报考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北大也在专业投放方面充分满足学生意愿,再次实现提档线上考生专业“零调剂”。
当然,出分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高分考生拿着分数反复要价的情况,对此招生组的老师一方面进行理性引导,另一方面也拒绝了部分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正如许崇任教授所说:“要想让学生从分数中跳出来,招生的老师更要以平常心看待分数,特别是在高考分数日益膨胀的情况下。”他说道,“比如今年北京理科680-690的分数段,集中了近200人,有的同一分数上二三十人,一道选择题的对与错可能会影响100名的排位,几分的成绩已经完全反映不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和潜力的差距。” 这位担任了十多年北京招生组组长的资深教授坦言,他在咨询的时候并不会过多的地关注考生的分数,“我希望考生选择北大是因为对北大的了解和认同,而不是仅仅取得了某一个高分。”
综合评价,多元选拔优秀学子
在谈到今年北京招生的总体思路时,许崇任教授说道,根据北京出分报考以及高考区分度不高的情况,北大通过自主选拔等方式,将综合评价的理念贯彻到今年的北京招生中。
据了解,北大在北京的自主选拔主要通过“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和自主招生来实现,两种选拔方式有着不同的定位,博雅计划侧重于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自主招生侧重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北大坚持精挑细选和对考生负责的原则,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需求,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在今年的博雅计划和自主招生中,北京市共有2800多人报考,在初审环节,北大组织了200多位专家经过至少三轮,对每一份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核,最后经过优中选优,共有600多名考生获得资格。
许崇任解释道,认真、严格、专业地对待每一份考生申请材料,这是世界一流大学选拔人才的通行办法。“根据多年的招生经验,如果要以高考做大致区分的话,我们一般认为理科前600名、文科前200名都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但是出分之后,这个区间被大幅度压缩,这对我们多元选材提出了新的课题。”他说,通过自主选拔,以综合评价的方式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带来的不确定性,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选人才。
据了解,在今年北大一批录取的新生中,有将近40%的学生是博雅计划或自主招生认定候选人,充分体现了北大自主选拔和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来自人大附中的季北辰是博雅计划认定的优秀学生,并且获得了降至一本线录取的政策,他兴趣广泛,认为大学本科并非是一个局限于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时期,而是一个在广泛涉猎,深化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未来方向的时期。对于自己选择的数学专业,他有这样的理解:“除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以外,我选择数学的原因还在于数学不但是自然科学的最重要学科,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也需要数学作为基础,扎实的数学功底既能让我在数学领域进行探索,也为我可能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甚至一些人文学科进行的探索创造了条件。”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数学竞赛班的黄清扬,在自主招生中获得了哲学专业降到一本线的政策。高考成绩为687分的她以唯一志愿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她从小就阅读广泛,尤其对文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上了初中之后,开始尝试阅读专业性更强的书目并且开始对外国历史文化以及文学有所涉猎。进入高中依然读书不辍,并在自己喜爱的领域上开展初步的研究:诸如敦煌学、西夏学、文艺复兴、希腊悲剧、拉美文学爆炸、以色列历史以及相关的犹太教文化……在参加了北大2015年哲学夏令营后,她彻底地哲学所感动了。在谈到专业选择时,这位自信而理性的女孩特别强调理想和现实的平衡,不要把理想和现实生硬地剥离开,“很多人对自己的理想没有清晰的认知,而只是把粗浅的皮毛的兴趣当作理想,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为之真正地付出,但却在失败之后大呼现实的残酷、理想的无根。理想既是属于天空的,又是属于大地的,需要在大地上扎下根来,而非没有依托地飘在空中。我们应当首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学科和事业,然后为之扎扎实实地努力,奋斗,而非只是不经思考就在嘴上说着理想难以实现的通行观点,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浅尝辄止。”
2016年北京招生圆满结束,又有一批优秀而理性的学子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相信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在美丽的燕园继续追逐梦想,迎接挑战,为北大和自己的人生再写华章!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