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我们的改革目标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大推倒南墙迎合市场经济大潮。大约从北大热闹非凡的百年校庆起,就有不少人在质疑:北大传统还在吗?北大还是思想文化的净土、圣地吗?钱理群先生就是持此质疑的一员。这些质疑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北大的传统是什么?现在我们是否失去了这种传统?
近日有幸拜读“钱理群作品精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世纪新路:现代作家篇》和《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四本书引我诸多思考。钱先生心忧北大传统是否仍在,殊不知他就是北大传统最好的证明。
钱先生理解的北大传统
大学以做学问、传承文化、创造新思想为己任。这正是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做学问,必须有自由的探寻,有思想的交锋,这也是蔡先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因。钱先生由此引申出北大的精神是“独立、自由、批判、创造”。
高度概括的传统与精神毕竟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行为上。在北大,这种传统首先体现在做学问上。作为一个大学,总要有一批学者以独立、自由的精神作学问,北大的传统就体现在北大传统的学问中。而过往太多学者不能安坐书斋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才有学者人格、思想的独立,只有国家富强才有学术的繁荣。因此,北大传统还体现在对民族、国家的关心上。
钱先生正是从学问和家国情怀这两个方向来解释北大传统,而我们也从钱先生身上看到了这种传统。
我与钱先生都是“文革”后第一届(1978年)研究生,同校而不同系。他长我四岁,我们有大体相同的经历。在贵州的艰难时世里,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读书,研究鲁迅,考上研究生回归学术之路时已人到中年。我敬佩他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持之以恒地读书、思考、做学问,且学有所成,终成大师级学者。我更敬佩他的,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
“学者”钱理群:延续北大学术传统
钱先生是学者,他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体现了北大的学风,即北大的学术传统。
钱先生1962年写下第一篇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应该是他进行学术研究的起点。不过自“文革”动乱开始,连偏僻的贵州安顺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1978年钱先生又一次考入北大,师从王瑶先生,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式开始。1985年钱先生研究鲁迅的《心灵的探寻》问世,从研究鲁迅、周作人入手,然后扩大到整个现代文学,钱先生终成一代学术大师。
我认为钱先生的研究体现了北大的传统,首先在于学术研究水平高。如何评价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过我认为学术研究水平高,起码应该是突破了前人的传统观点,有新见解,且这种观点论据充分,使人耳目一新。
也许是受时代影响,我也一直爱读鲁迅的作品。研究鲁迅的传记、回忆、评论我也陆续读过一些。但真正触动我,使我认识鲁迅的还是钱先生的《心灵的探寻》。这首先在于钱先生“平视鲁迅”。过去不少人研究鲁迅,把鲁迅放在崇高的地位,仰视鲁迅,这难免溢美。以后又有人把鲁迅放在“怪人”的地位,俯视鲁迅,这难免贬低。八十年代初,钱先生研究鲁迅时,就以平等的眼光看鲁迅。尽管这种看法当时引起众多责难,但以平等的眼光看鲁迅,使钱先生能公正、客观、冷静地探寻鲁迅的精神世界。
北大的学术传统不仅表现在学术成果上,而且体现在学术态度上。应该说学术态度比学术成果更根本。钱先生继承了北大学术的传统,更为基本的,还在于他的学术态度上。这也是他学术成果数量与质量都颇丰的原因。
北大的学术传统之一是厚积薄发,钱先生在发表《心灵的探寻》之前有二十多年的积累,稳扎稳打,积累广博。传统之二是要有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不拘于巨人之结论。钱先生的著作达一千三四百万字,但许多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绝非平庸之作。传统之三是以学术为业,不以学术为工具去追求名利。钱先生极为有名,但并非自己追逐而来,而是学术研究之果。而且钱先生淡泊名利,不以名人自居,也不为利而去写畅销书。
“义者”钱理群:心忧天下,奔走躬行
任何一所有影响的大学都不可能闭门只读圣贤书,而是与社会息息相关,并以自己的文化和知识影响社会。北大的另一个传统就是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
钱先生不仅继承了北大的学术传统,也继承了北大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不是一个书斋中的学者,而是一位与国家、民族、社会休戚相关的学者。他非常重视北大的这种传统。钱先生在《精神梦乡》中介绍和研究1957年“右派”学生的建言建策,八十年代初学生竞选运动,体现的正是这种关怀。
钱先生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在北大百年校庆期间对北大传统的总结,对当前教育中诸多问题的揭示和批评,都渗透着北大传统。他自己不仅言,还付诸行。他在退休之后到贵州等偏远地区进行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活动,到各大学和中学做讲座,与各地大中学生座谈对话,都是对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他早已年逾七十,但仍从事这些活动,孜孜不倦。这些活动对他不会有什么经济收益,也不会给他增添什么光环,但他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他与鲁迅一样坚信未来会比今天好,并为此而奋斗。
北大的传统既有学术的也有爱国的。钱先生正是这种传统的传承者。也许市场经济的冲击会有碍这种传统的传承,但我相信,北大不倒,这种传统就不会亡。今天有钱先生这样的人,以后还会有其他人。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