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北大学科(第二季)-哲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工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化学篇

在北大就这样读书

你的大学:绽放

北大体验 | 廖奕楠:学在北大,行走中国

时间:2019-03-05 08:22  作者:  来源:

  廖奕楠: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18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校团委宣传调研部常务副部长。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北京大学广西招生组成员,2017-2018年“招生优秀学生志愿者”。


  人生如寄,可读万卷书,可行万里路。好书汗牛充栋,而万卷书我尚未登堂入室;好景数不胜数,万里路我也只留得轻浅的脚印两串。但值得骄傲的是,我一直在行走。


科研·深入文明腹地,聚焦中原发展

  我在2016年9月入学,在此之前,就随导师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深度考察了以太原、太谷、平遥、介休、文水等地为主的太原盆地,经过多地的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我们将太原盆地一万年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与古代人类的活动路径展现了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课题组的野外考察,尽管每天早出晚归,行走和奔跑在乡间田野,但没有丝毫怠倦。2016年暑期,我参加了学院的地貌实习,自然地理专业的莫老师、刘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将几十万年前的大同火山群生动地再现于我们眼前;行走于各条沟谷之中,老师们总能根据眼前的黄土剖面讲出绘声绘色的地貌故事。我们一起聆听秦皇岛的海风,抚摸大地的掌纹,细描山河的成长烙印。


参与学院地貌实习


在西藏的考古工地考察


  入学后,我先后以陕西和河南为研究区,探索新石器时期以来自然与人类的故事,从西安、咸阳、郑州,到洛阳、开封、临汾……整个中原地区都留下了我野外考察的足迹。2018年暑期,为配合师姐采样,我还去西藏拉萨领略了一番青藏高原的魅力。布达拉宫不眠的梵唱,喜马拉雅腹中孕育的万家灯火,雅鲁藏布江上涌动的月光……科研工作中与这些自然或人文景观的邂逅,总让人心驰神往,久久回味。正如《燕园情》中唱到的“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在北大,在城环,我们的科研工作与专业学习从不会仅仅停留于课本与文献中,学校和学院总会引导我们去实地考察学习,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做到总书记寄语的“求真与力行”。


工作·足踏四方险峻,揽胜八面风光

   在校期间我先后加入研究生会和团委,承担部分学生工作。北大的学生工作历来具有引领性,也重视实践性,这种工作特点深刻地反映在我的许多实践活动中。我曾参与北大、清华、南开、云师大四校赴云南昆明的“重走西南联大”的活动,作为学生代表与四校师生共同分享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文化品格;也曾作为团长带队参加北大、清华、天大“走向海洋”实践团,考察上海、杭州、厦门等地海洋科研进展与海洋事业发展情况;还带队调研四川盐亭县精准扶贫与当地嫘祖文化发展情况,提交累计数万字的实践报告为当地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短期交流项目,与全国各高校学生共同触摸香港的历史文化;曾在自己的家乡湖南的湘江新区住建环保局挂职多天,参与审核梅溪湖与龙王港的环评项目。2018的6月,我还参加了北京大学广西招生组的工作,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南宁地区,和当地的优秀高中生们一起畅聊博雅塔下的春夏和未名湖畔的秋冬。北大的学生工作让我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不断增强着自身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体验中国特色,熟识中国故事。


带队考察四川盐亭县


“走向海洋”实践团


生活·寓学术于兴趣,放闲暇于天下

  科研让我深入中原地区考察与采样,在旷野里找寻灵感;工作让我奔波四海,于践行中体悟得失。它们共同架构着我的生活,也融入了我的生活。而与忙碌相伴的,还有自己摄影、旅游的兴趣。只有在行走中,才能放下琐事,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发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广阔。

贵州梵净山


摄于未名湖


  曾携侣同游贵州,将铜仁、镇远、荔波、贵阳的美景定格在相机,用自己所学为好友解读梵净山特殊的变质岩地貌;曾登临东岳绝巅,游览蓬莱仙境,在曲阜孔庙听孔老说教;也曾经趋附洱海胜景看风花雪月,在哈市雪乡踏雪而行。令人难以忘却的,还有内蒙的蓝天、白云、草原、沙地,以及厦门鼓浪屿的习习海风和万种风情。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到“生平只负云小梦,一步能登天下山”。在北大这几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学院,都为我的科研工作和个人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环境,帮助我“观上古事,登天下山”。今日学在北大,行走中国;望明日走遍中国,再回北大。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