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北大学科(第二季)-哲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工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化学篇

在北大就这样读书

你的大学:绽放

姜伯驹院士谈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

时间:2014-04-27 22:24  作者:  来源: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4月23日下午,第3期“教授茶座”在光华管理学院院史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21位同学对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参加了活动。


 

姜伯驹院士与同学们交流

  “‘教授茶座’这个活动非常好。我今天来参加并没有设定什么主题,并不是说我学数学,就只谈数学,我是抱着与同学们聊天的想法来的。”一开场,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的姜伯驹老师通过朴实的话语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畅所欲言。

  有同学首先询问如何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姜老师认为数学的发展与其他自然科学密不可分,特别是物理学,两者的发展相互推进。谈到对学术研究道路的选择,他表示既需要兴趣,也需要激情,“给自己提问题,也积极与同学探讨问题,不断迎接挑战,兴趣和自信也会逐渐增加。”姜老师说,“中学阶段学习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理性文明的洗礼,感受到逻辑的力量、理智的力量”,对人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在大学阶段,不要只读书、只局限于专业的圈子里,应当关心更多的事情,注重对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精神的训练以及性格的塑造,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是多方面的。

部分同学提到了各自在日常学习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自己做数学研究的经历,姜老师坦言:“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多半会遇到挫折,这是常态。这时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性格上的韧性,不要轻易退缩。”他认为,不仅是数学,其他学科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学习或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而应当主动寻求帮助,找同学找老师讨论请教,进行深入思考,在收获心得体会的同时逐步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姜老师谈到,从事学术科研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两种品质:一是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没有这种精神,就无所谓创新;二是过硬的心理素质,要经受得起挫折的考验。此外,真正做科研是需要内在的动力,只为功利目的赶时髦多半不能成功,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有同学提到了对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困惑,对此姜老师的回答简短有力:把自己的志向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一个人总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担当。只有整个国家社会发展起来,每个人才能有好的发展。”姜老师表示,大学的阶段是调整自己的阶段,是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合适的位置、探索怎样为社会作贡献的阶段。他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多做尝试、提升眼界,另一方面也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何领域,都能拥有一份对社会的担当,努力在这一领域中做到更好。

  茶座最后,姜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并提笔为同学们写下寄语:“充实自己,服务社会”。


 

姜伯驹院士与同学们合影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于本学期创办,至今已举办3期。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